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香企业

“书香一刻钟”2022年7月25日

发布时间: 2022-07-25 10:06:28


建筑业和咨询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成长的建议

王新献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在2017年做的一篇报告中的一个观点、一个建议。

一个观点是:当前建筑业和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个建议是:咨询行业人才成长和能力构建的建议

第一部分:当前建筑业和工程咨询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市场,拥有较为精确的预测和研判,是一个企业或个人发现和把握住机遇,未雨绸缪,抢占市场、跨越发展的充要条件。拥有一个政策研究部门和一批从事政策研究和市场调查的高水平专业化人才团队,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虽然没有人敢肯定自己的预测是绝对准确的,但只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大体的趋势判断还是不难的。这其实也是对一个人“思维方式”的锻炼和改变,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⑴、“如果你看不清未来,就请你看看当下”——当下的不合理、矛盾集中最尖锐的地方,一定就是很快发生变革的地方,也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⑵“如果你看不清当下,就请你看看历史”——假如有一个大家都认为不合理或不合时宜的政策,迟迟不见更变,那么我们可以去研究一下这项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条件,进而从其存在的背景条件去分析,得出结论也就不难。

⑶“金风未动蝉先觉”——任何政策性和方向性的重大变化,事前都会有许多的信息提前被释放、吹风。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要时刻关注国家有关部委的网站,关注其发布的各种文件、规范、标准,就一定能够从中发现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变革趋势,做出自己的预判。

    下面我们尝试用几个典型的例子来总结一下当前很可能即将迎来的几个大趋势:

一、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体系或将迎来根本性的变革。

多年来建筑业企业入户门槛过高、资质维护成本高企,进而引发的资质挂靠、证书挂靠、人证分离和现场管理人员缺失,使得项目管理水平低下,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等现象,路人皆知、众口一词呼吁变革。可是国家迟迟没有实质性动作。

直到2014年修订的新版资质标准出台,仍没有实质性变化;住建部2016年226号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出台——“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预示着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将会迎来颠覆性的变化。明显已经真正为施工企业减负和松绑。但这里还留下一个尾巴,就是“各类最低资质等级”的资质标准该如何确定?这恰恰是“入户门槛”,是关键所在。

我们现看一下现行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

2001年的标准: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一级资质标准

    1.(略)

    2.企业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高级职称;总工程师具有10年以上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本专业高级职称;总会计师具有高级会计职称;总经济师具有高级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3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200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60人。

    企业具有的一级资质项目经理不少于12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 50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 6000 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2亿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

1.(略)

2.企业经理具有5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

企业具有的三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10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600万元以上,企业净资产 700万元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24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与承包工程范围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

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标准

可以看到,三级企业的准入门槛,在2014年修改后的标准中,已大幅度降低了,但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后续将怎么变更,我们可以尝试分析一下。

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标准出台和发展的历史,比较一下,就能够理解,也就能预测出基本的方向。

我国第一份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标准出台于1985年,出台就定的那么高,为什么呢?而且我们的资质标准是先出台特级、一级企业的资质标准,然后才向下逐级确定了二级、三级企业的资质标准,是不是很奇怪啊?为什么?

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1985年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百万大裁军,各类工程兵转型为中字号施工企业:中建、中交、中水、中铁等,这就是直到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原型,30年下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如果大家经常关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就会发现2016住建部226号文下发以后,各地和各部门都在陆续进行各种尝试,山东省前些日子出台文件,允许“超资质”承揽业务;江苏省随后出台了一份文件,允许“跨资质”承揽业务等。

从这些种种信息中,我们可以预测:建筑施工企业的准入门槛(即最低等级资质)将进一步降低,甚至有可能以“个人职业资格”为核心要件,允许以合伙人等形式在企业审批前承揽业务;建筑业企业将走向个人职业资格和企业资质要求并重的体制,逐步与西方规范的模式接轨。以人为本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必然会极大的解放和激发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水平建设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将真正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和行业效益将极大提高。

二、设计施工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以设计-施工一体化为主要形式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上最通行的一种项目组织形式。

二是建筑业作为第二产业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第二产业即工业制造业的典型生产过程就是包含两个阶段“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建筑业也是如此——“研发设计+施工生产”两个关键过程。

三是从建筑业产生和发展历史来看:

其远古的建筑业可以说就是一种原始的“总承包模式”,设计和建造都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完成了。

到了近代,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复杂性、业主要求的多样性,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工业化之后,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业主方为了更好的实现投资效果,引入了同样专业的第三方作为咨询方,协助或代替自己对建造单位(设计+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在西方逐渐形成专门从事建筑业咨询服务的独立机构,也就是“业主+咨询+EPC企业”的三主体建设项目组织模式。

但是,中国的情况与此不同。在没有经历工业化逐步积累的情况下,在经历了百年战乱后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立即迎来了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使得建筑业专业人才十分短缺,也就是在计划经济模式的举国体制下,不得不以国家为主导,把设计力量集中起来搞批量设计、将施工环节由建设方(使用方)直接组织,形成了“设计单位+指挥部”的二元组织形式,整个“指挥部”是一个“业主+施工”的综合体。指挥部模式在我国当时的“集体所有、自建自用”的体制下,工程质量和管理其实都是极好的,但工期和成本几乎没有控制。

改革开放后,这种二元制的指挥部模式遇到了市场经济讲求“效率和效益”的强有力冲击,业主和施工方利益不再一致,便改革形成了“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三元组织形式。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刚刚独立出来的施工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前所述企业资质标准的高企,使得地方施工企业从诞生之初就不得不拼命“造假”以降低成本,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国企改制后的技术人才流失更加严重,施工单位自身的技术能力和施工管理能力越来越差,逐步催生了资质挂靠、出借等乱象,质量安全迅速失控。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施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的关键一环。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将设计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延伸到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同时,随着科技发展,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计算机信息化、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的推广,建筑业向“第二产业”的本质特点——工厂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的回归也具备了条件。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必然使“设计-采购-施工”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014年以来,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政策,陆续发布了一批规范和指导性文件,预示着以EPC总承包模式等为主体的建筑业发展新时代即将到来。

2019年后,住建部和各省市先后发布了工程总承包实施意见,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开,大家都有目共睹。

三、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传统的施工监理等为主要形式的工程咨询业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发从西方引进的。由于体制和观念上的种种原因,从引进之初就走向了与西方咨询行业“貌合神异”的不同途径。时至今日,工程监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其实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没有能够发挥被寄予的作用。近几年,国家大力宣传和推行的代建制、全过程咨询都焊机设计资质的单位,其主要目的,也是想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高技术人才优势,来弥补和替代现在的工程监理制度缺陷。但也必将困难重重。

这是因为,对一个建筑产品和其施工过程的管理,最终还是要靠施工单位自身的内部管理去实现。从本质上来说,管理的目的和效果都应该是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不同责任主体的管理目标是不同的,目标背离的管理和被管理者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凡是从事过工程现场管理的人员都能够体会得到:工程监理的效果,几乎完全体现在施工方的“是否配合”,并不因自身的投入增加而更好,只会随施工方自身管理能力和素质的高低撞大运;而监理单位自身的效益,却是必然随着自身的投入增加而降低。“管理出效益”在监理行业这里完全是相反的。必然导致监理行业留不住、甚至不想留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进而导致监理行业水平差、口碑差、地位低,逐渐没落。

代建和全过程咨询的地位和被寄予的厚望与当前的工程监理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作为第三方身份的低效果管理与替罪羊式的超重责任。如果只是沿着当前这个思想走下去,未来仍然将是失败的。

在山东省水利行业和部分地市的建筑领域刚刚推行了不到四年的代建制,已经备受诟病,不被业主和主管部门认可,濒临被中止的边缘,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是经历了30余年的监理制度(及造价、环评、安评等各类咨询)和2009年前后推行全过程项目管理、近几年代建制度的探索和经验教训积累,下一步的改革目标和路径已经清晰,国家层面上也正在按部就班的在推进。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当前建筑业体制发展的趋势看,我国未来工程咨询业将极有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完全面向业主提供服务的投(融)资咨询,即项目立项阶段的“投资机会分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编制和立项报批”等。大约2005年前后,国家发改委曾经推出过一个“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资格考试,作为水平评价类资格,大约近似。但由于不被实际掌控建设管理实权的各部委认可,这个尝试最终不了了之。最近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的9号令《工程咨询行业管理办法》颇有了一些正视听的味道,随着国家对监理和造价领域的整合,将来由发改委主导、逐步向西方成熟的咨询业接轨的可能性很大,以投融资计划决策咨询和投资效果评估(验收和后评价)为主体的工程咨询行业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二是直接面向EPC总承包商或施工总承包企业开展的纯“管理咨询服务”,成为跟ISO认证等企业管理咨询并列的“项目管理咨询”,直接为EPC总承包商或施工总承包企业提供工程项目现场的“N控N管N协调”——这将是目前施工监理行业转型的另一方向。

四、结论

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将从整体上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和EPC工程总承包两大板块转变。

(一)设计和施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加剧,超大型的综合性工程集团大量出现

有实力和背景的大型设计院和大型施工企业,将进一步加快相互之间并购、重组,形成大型工程集团,今后的大中型工程项目都将主要采用EPC模式。对这些大型工程集团净资产、净现金流和在四库一平台上的信誉和业绩积累,将是国家实行动态监管的重中之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良性发展至关重要。未来三年,将是企业分化的关键时段,大量盲目冒进的工程企业将会突然垮塌。

(二)建筑企业入户门槛(最低等级资质标准)将进一步降低

降低入户门槛,加强项目监督,将是未来几年国家持续改革和强化的方向。对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的驻场检查将严格到几无漏洞可钻,挂靠证书、出借资质等行业痼疾有望根治,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良性发展,中小型施工企业遍地开花。

(三)全过程工程咨询将全面推开

全过程工程咨询+平行发包(设计和施工分别发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EPC工程总承包两种模式将是项目实施的主要组织形式。

中小型工程项目将主要采用前者,这是管理规范的中小型设计院、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方向,将会迎来极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1.未来三年监理行业有可能迎来巨变

随着全过程咨询的试点,为监理企业转型发展留出一定窗口期之后,国家将很有可能取消强制监理制度,进而取消作为市场准入类的监理企业资质和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改由相应协会负责推行和管理的水平评价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制度将延续存在,正如之前对招标代理、工程造价和工程咨询所做的一样。

2.伴随着现有监理企业资质的取消,改革后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和从业人员,将以水平评价类资信标准的形式,由发改委主导下的工程咨询协会进行行业自律和管理,为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提供高水平的投资决策综合性咨询和全过程项目管理。

3.未来,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将进一步向融资咨询和企业管理咨询拓展,进入项目融资领域和托管运营领域,“全过程咨询+融资代建”类型的大型咨询企业将会出现。

4.住建、水利、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则转向主要负责各自领域内的设计、施工等生产环节的监管。与项目设计和施工总承包单位有关联的法人主体将不被允许在同一项目中参与工程咨询类业务。


第二部分 咨询行业人才成长和能力构建的建议

一、青年职工的个人成长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

近几些年来,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接触了大量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通过与他们在一起的工作和交流,发现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学生都很迷茫,对现状不满,却说不出想做什么。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大多是一些小企业或小老板的缘故,大家可能看不到在企业内部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大家最常说的也就是一个“不想打工,想自己做老板”。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型国企里呢,对各位青年精英们来说,应该是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发展和腾挪的,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呢?我想目标应该肯定是有的,但实现目标路径和步骤是否有思考过。“职业目标+实现目标的路线图”就叫职业生涯规划。

在一个企业和组织内部,每个人都是可以选择两条发展路线的。一是技术路线,一是管理者路线。

如制造业:

“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3)“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4)    技术路线:初级工   中级工   高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等

“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5)“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6)“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7)“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8)“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9)管理路线:职员  组长  班长  科室主任  副经理  经理等

如设计院:

“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0)“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1)“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2)“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3)技术路线:技术员   助工   工程师   高工  研究员等

“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4)“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5)“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6)“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7)管理路线:设计师  项目负责人  室主任   副院长  院长等

如监理公司:

“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8)“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19)“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0)“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1)技术路线:技术员   助工   工程师   高工  研究员等

“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2)“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3)“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4)“书香一刻钟”7月25日(图25)管理路线:专监     总监   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理等

只是看你自己适不适合搞管理,有没有能力搞管理。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强强一军”,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者队伍更是团队和组织的核心,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水平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学工程的就是搞管理的,公司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工程咨询不仅仅是“提建议”,还要能落实和解决问题,核心就是管理

工程类大学毕业生,除了很少一部分,在科研、设计单位从事设计研发工作,并且一头扎在实验室里、埋头搞上一辈子的,绝大部分都走到了工程建设一线的建设、监理、施工、检测等岗位,在所有这些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搞管理”的,其工作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协调和指他人成项目建设的目标”,这就是管理。就算最基层的监理员和施工技术员,也是通过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劳务人员和技术工人(机械设备)”的工作来实现目标的,建筑物本身的任何一个“工序”都不是通过我们的双手来完成的。目前,在工程监理、造价等工程咨询行业领域内,大多数青年技术人才缺少管理者的思维和能力

(一)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这就是管理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工程项目的管理涉及到知识领域远远超过一般的行政管理、事务性管理。按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BOK指南2017年(已出第六版),现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十大知识领域、五个阶段。一个项目动辄几年、十几年,投资几亿、上百亿,其管理的复杂性和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和锻炼都是最高。众所公认的一个事实是,能够独立组织和管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实施的人才,是绝对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高管的。能够有幸到工程管理岗位锻炼成长的,其发展空间和收入水平也将是单纯设计研发人员所远远不及的。

附:十大知识领域: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项目干系人管理。

五个阶段: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

(二)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管理

并不是什么样的人都适合搞管理的。

管理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管理的过程就是: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协调。

所以,管理者素质的首要一条便是性格特点上要善于沟通、长于协调,做事慎密、计划性强、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宽广的胸怀和格局等,都是必不可缺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管理呢?在此,我简单的列了一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和要求,供同志们作为参考

⑴、思想品德

管理:管人管钱管物。

所以,人品是第一要素。正直、廉洁、诚信、公允。

⑵、性格:善于沟通,原则性强但决不能固执,胸怀宽广、格局高远。

   管理就是协调,协调的灵魂是包容和让渡。沟通是协调的途径,沟通就是妥协的艺术。

⑶、专业素养:

工程项目管理,不同一般的行政管理,是“技术+管理”。

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

全面的专业技能:制图读图、算量、各种测绘仪器和量测工具的使用、试验操作、数理统计工具、办公软件和计算机操作;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

⑷、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

西方有个管理学家说:管理就是决策。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正确做出判断,就无法决策。

⑸、严谨慎密、思路清晰、计划性强。

管理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跨度长,涉及到影响因素千变万化,管理者必须要有严谨的思维,周密的计划。 


结语:

我是一名老同志了,即将到了退休的年龄。在此,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篇观点分享,能够启发在坐的年轻同志们,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开拓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能够时刻跟踪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发展趋势,构建自己的能力,未雨绸缪,为自己和企业能够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基础。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直到我们每个人,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没有超前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格局、没有持续学习进步的思想,都会是死路一条。

仅以此,来与各位青年同志们共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经十东路33399号水发大厦

Copyright © 2012-2021 水发高科发展集团 版权所有